1. 国家安全与反恐要求

  • 俄罗斯因Telegram拒绝提供用户通信密钥,认定其加密系统可能被利用,威胁国家安全,故实施封禁。该软件曾涉及圣彼得堡地铁爆炸案等恐怖活动的通讯联络。
  • 2. 法律合规问题

  • 根据俄罗斯反恐法,信息服务商需向主管部门提供解密密钥,但Telegram坚持端对端加密技术,导致多次冲突。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巴西等国,因未遵守信息安全法律被处罚。
  • 3. 犯罪活动工具

  • 多地警方指出,Telegram的“阅后即焚”和加密功能被犯罪分子用于销毁证据或传播非法内容(如视频、诈骗信息等),尤其对未成年人存在诱导犯罪风险。例如,韩国“N号房”事件中,罪犯利用其匿名性实施性剥削。
  • 4. 隐私保护争议

  • 尽管Telegram宣称“自由且安全”,但其隐私设计实际增加了执法难度,成为“帮信罪”等违法行为的温床。部分用户因参与人肉搜索(“开盒”)或传播敏感信息遭封禁。
  • 5. 国际政治因素

  • 部分国家认为Telegram可能被用于政治干预或传播不实信息。例如,香港曾出现通过该平台泄露警员个人信息的案例,而脸书、推特等平台也曾以类似理由封禁账号。
  • 综上,封禁原因多为国家安全、法律冲突、犯罪工具化及隐私滥用等综合因素导致。

    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dltlcc.com),转载请说明出处!